2018年,对市中心医院来说是收获满满的一年。
去年,全院门急诊量207.2万人次,同比增长7.3% ;出院 12.38万人次,同比增长12.7%;完成手术4.85万例,同比增长15.83% ;平均住院日7.36天,同比缩短0.61天,药品占医疗收入比例29.59%;住院均次费用1.1万元,同比下降435.95元,已实现连续4年下降。医院DRGs(总额预算下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结合点数法医保付费方式,即病组点数法)实施成为全省样板并产生全国性影响。
数据背后,凝聚着金医团队在党建工作、创新改革、精细化管理、学科人才、合作办医等方面付出的诸多努力,为自身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广大市民带来更便捷的就医体验,也为金华美好未来播下希望的种子。
去年,医院还获得全国医院医疗保险服务规范先进单位、中国最佳医院管理团队奖、省优秀平安医院、市重才爱才先进单位、市绿化先进单位等荣誉。
所有这些,都见证了百年金医又一年的成长和进步。
强党建促业务稳健发展
医院是观察党风政风民风的一扇窗口。2018年,市中心医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医心为民”主题活动,抓实省大型医院巡查和市委巡察反馈意见整改,推动清廉医院建设,践行“新时代金华精神”,党建工作成效斐然,为医院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营造好风清气正的环境,就是要坚守廉洁从政的底线,对制度心怀敬畏,对底线头脑清醒。”市中心医院相关负责人说,守规矩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医院发展,制度之外没有例外。为此,该院把党建工作融入业务工作,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制》《纪委落实监督责任清单制》等制度,做到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布置。
同时,市中心医院细化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明确党政“一把手”为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形成“一把手”负总责、班子其他成员分工负责的领导机制。根据《关于在金华市中心医院和金华市中医医院开展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网格化监督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试行)》要求,作为市区卫计系统两家试点单位之一,市中心医院建立了“医院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四级监督网格,院纪委为一级网格,党总支、党支部为二级及以下网格,实现监察监督全覆盖,确保不留死角。院党委分别与班子成员、各党支部,班子成员与分管科室,各党支部与分管科室“三级双线”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院党委与各党支部签订《党支部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强化责任分级落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医院行风廉政建设,机制是保障,创新是亮点。近年来,市中心医院运用“制度+科技”,健全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在敏感的药品耗材采购招标方面,该院实行全程信息留痕,由临床科室提出进药和耗材申请,分别报药剂科、医用耗材管理科审核,再报药事管理委员会、医用耗材管理准入小组,由分管临床的院领导、职能部门、临床专家共同讨论决定是否准入。在药品使用监管方面,通过电子处方系统等信息化手段的设置,对门诊病人使用抗菌药物实施限用管理,提醒和警示医嘱中的不合理用药,限制出院带药品种和天数,并环环倒逼,从而防止临床重复用药、滥用药的情况发生,促进药品使用管理的规范运行。
让流程服务更加便民
在传统的就医流程中,患者患病入院、康复出院,在办理手续时,都需要到人工收费窗口办理缴费等,有时还会因为资料不全等原因,需要多次往返,既费时又费力。
近年来,市中心医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健康”先进技术,不断优化、完善诊疗流程,在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倾力打造现代化智慧医院,助推医疗服务领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
挂号是百姓就医的第一步。除了现场预约、电话预约等传统预约途径,市中心医院推出网络预约、诊间预约(门诊医生工作站)、APP和微信公众号预约等新途径新方式,所有号源提前两周对外开放,老百姓在家就能轻松享受分时段预约服务,合理分流就诊患者。据统计,患者通过新途径预约专家门诊率达 69.3%左右,可让患者人均在院等待时间减少1个多小时。
去年8月,市中心医院试点“床边出入院”服务举措,由医院护理部、信息中心、财务处等职能部门共同协作,相关临床科室护士站做好全程服务,让患者及其家属不出病区就能办理出入院手续。这一举措推出以来,受到广大患者及其家属的好评。目前,医院提供自助结算、诊间结算、移动终端结算等多途径结算方式,门诊、病房智慧结算率达 90%以上。同时建立和规范运行入院准备中心和检查集中预约中心,为日间手术、日间化疗、择期手术术前门诊患者统一入院手续,实现门诊B超、CT、MR、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检查集中预约,就医高峰期患者窗口排队等候时间从原来20分钟缩短至5分钟以内。
过去,到医院做完X光、CT、磁共振等检查,拿到影像报告单后,还要再跑一趟来取影像胶片;复诊时忘记携带以前的影像胶片,或者影像胶片丢失,重复检查、拍片往往在所难免。为此,市中心医院影像检查实行“无胶片化”,不再收取胶片费用,让患者看病省时又省钱。随着门诊“智慧药房”、病案复印网上预约、互联网医院等载体建设的持续推进,患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让精细化贯穿医院建设始终
细心的患者会发现,每天接待大量患者,市中心医院走廊过道还是那么干净明亮,盆栽植物让人感觉如家一般。
通过加大服务保障投入、改造提升设备设施、不断细化管理制度,以提升医院服务品质、改善患者就医环境,这是近年来市中心医院的探索和追求。
“如今,粗放式医院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医院发展的需求。作为浙中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医院,精细化管理才是我们的发展之道。”获评2018年全国优秀医院院长的市中心医院院长袁坚列说。
作为先行先试者,市中心医院切实落实“病组点数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流程并取得实效。没有其他先例可循,就自己探索;信息系统需要完善,深夜加班加点;堵点难点继续破解,反复开会协调……正是通过临床治疗、编码质量、信息质量、医保管理等多个方面的齐头并进,该院逐渐铺设起“写得准、编得对、费用准、传得全”的“首页信息高速路”,吸引全国上百家医院前来参观学习。为深化 DRGs 实施,市中心医院开始实施信息化临床路径工作,通过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使患者获得有效治疗,有效缓解住院难问题。
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息息相关。市中心医院以此为突破口,优化医疗服务品质。这一年,该院完成国家卫健委妇幼健康司对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督导检查和国家卫健委脑防委基地医院检查并获肯定;开展胸主动脉瘤手术治疗、腹腔镜下肝门部胆管癌切除+右半肝切除、逆向技术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等84项新技术新项目。ECMO 抢救成功率已达 57.14%,位居国内先进水平;冠心病介入、脑血管介入、人工关节置换三个相应学科获批成为浙江省首批限制类技术培训基地;入选国家卫建委第一批肿瘤(消化系统)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成立胸腹主动脉瘤、妇科恶性肿瘤、抗生素合理使用多学科诊疗团队。完成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资格认定现场检查,11个专业通过认定。
拥挤的走廊加床,也在精细化管理下成为过去时。除了涉及肿瘤放化疗的科室,市中心医院实现取消走廊加床目标,结合医院实际,该院将床位池面向内科、外科分区收治,创伤外科、全科医学科分别负责外科及内科患者,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使得医患关系有了更大改观。患者从门诊、住院、手术乃至出院和随访,都由同一个医生团队负责到底。医院护理工作已基本实现同质化管理。在进行床位调剂时,专业相近、楼层相近是主要原则,这样可以尽可能确保医疗安全,也能方便患者与医生交流。目前,该院已开放2643张床位。
与此同时,优质护理全方位推进,全年出院随访率95%,未发生重大医疗事故。
育人才强学科提升综合实力
人才“瓶颈”,一直是制约地市级医院发展的难题,也是多数医院管理者面临的现实问题。医院需要发展,没有人才不行;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没有人才不行;医院的科学研究,没有人才更不行。
一直以来,医院将人才培养列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加大设施设备、后勤保障投入的同时,还出台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配偶子女工作上学等一系列人才优惠政策。好政策带来好成效,2018年,黄宏伟获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腹部专委会病例读片大赛一等奖,心胸外科团队的“青春不留‘遗汗’”获省第四届科普视频大赛二等奖。加快专业人才引进,加强人才培育和队伍建设,在推动医院医疗事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为人才引进带来双赢便利。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去年,市中心医院共聘用博士1人、硕士42人、本科75人、大专61人,合计179人,其中正高4人,副高4人。除了外部“引援”,该院还进一步强化内部人才培养,实施出国进修、攻读在职研究生、短期轮训等各类人才培养计划,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去年共选送在职博士研究生3名,选送浙大在职硕士研究生8名。在此基础上,与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开展卫生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全年共选送出国进修人员12名。
另一方面,市中心医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以9个省区域专病中心、24个市医学重点学科、22个医疗质控中心挂靠单位为基础,持续深化与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医学战略合作,开展多维度、多形式对接活动,提升医疗综合实力。在学科建设的带领下,患者前来就医能够享受到更优服务。面对一些疑难病症,患者只需挂一个号,就有多个学科的专家联合进行门诊,为患者精准“把脉”查明病因。在住院治疗阶段,仍有多个学科的专家共同讨论决策,综合考量病患情况对症下药,给出个性化的最优治疗方案。
在科研方面,市中心医院全年累计获得上级科技部门科研经费资助483万元,医院配套经费投入604万元,2018年全院共中标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7项,其中省部级课题12项(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省自然基金项目4项),3 项科技成果获省医药卫生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全院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55篇,其中 SCI 收录论文50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7项。
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
近年来,市中心医院积极落实“双下沉、两提升”,组建多维医联体并实力帮扶,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比如,市中心医院妇女儿童院区、金西院区、婺城院区、磐安分院······去年,市中心医院医联体建设全面开花,目前已有23家医联体合作单位,其中下属事业单位1家、全面托管2家、重点合作1家、专科协作5家、基层协作14家,形成以该院为核心,层级清晰、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分级诊疗工作有序开展。有了领头羊,各医联体医技水平和业务量也大幅攀升。
援疆和援贵,如今也成为市中心医院的日常工作。去年,该院又派出12名专家常驻贵州黎平县人民医院,接收30名黎平县人民医院来院进修人员,童鑫被评为“黎平县2018年脱贫攻坚优秀援黔干部”;去年7月,援疆医师王斌载誉而归,被中共阿克苏地委、中共温宿县委组织部等部门授予“优秀援疆人才”和“浙江优秀援疆医生”等称号。此后,市中心医院院又派出郭婷婷和刘全启 2名专家援助新疆温宿县人民医院,并派出 7名专家开展了组团式短期柔性援疆工作。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值得期待。在新的一年里,市中心医院的前进步伐依然坚定有力,正朝着打造高水平的浙中医学中心而不断奋斗。